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为新时代更好弘扬雷锋精神提供了根本遵循。
青年志愿者行动源自深厚的历史传承,雷锋是当之无愧的先行者。
如何加强青年志愿服务保障和支持?社区是青年志愿服务的主场景,社区志愿服务怎么能更好地对接居民需求?如何让学雷锋志愿服务融入日常、化作经常……不久前,在济南举办的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暨志愿服务交流会(以下简称“志交会”)线下集中活动上,刚刚进行了一次“大讨论”。
聚焦提升青年志愿者工作对共青团“三力一度”的参与度和贡献度,新时代青年志愿者行动如何高质量发展?这是本届志交会的主题。
300多名来自天南海北的团干部、青年志愿服务工作者、青年志愿者各抒己见,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提升引领力,让志愿精神影响更多人
每年活跃在进博会上的青年志愿者“小叶子”,以其专业的服务赢得大众喜爱。团上海市委依托进博会志愿服务深化实践育人工作,把党、团组织建设嵌入志愿服务第一线,让党旗团旗飘扬在进博一线。
“我们每年都会按照‘把支部建在岗位上’的方式在进博会志愿者中成立临时党、团组织,对所有志愿者党(团)员实现全覆盖,配发‘党(团)员先锋岗’台卡和臂章,引导志愿者在服务岗位上亮身份、作表率;制订《志愿者临时党、团组织建设工作指引》和《工作职责清单》,保障组织运行更加规范有序。”团上海市委副书记邬斌介绍,5年来,不少“小叶子”在进博会实现从入党积极分子到正式党员的身份转变,或是从进博会走向祖国西部、社区基层等更广阔的舞台。
1993年冬天,17名北大爱心社团员青年自发组织行动起来为燕园校区清理积雪,拉开北京大学志愿服务序幕。历经30年,北京大学团委着力构建“燕阵”志愿服务体系,纵深推进志愿服务全链条、全过程建设。
如今,在北京大学校园,各类志愿服务行动可实现“1小时千人集结”,年均志愿服务参与量达10万人次,志愿服务工作由“随机型”向“组织型”转变。
而这样的志愿服务正在向更大范围、更基层的地方蔓延,乡镇、农村,中学、甚至小学……
2019年,团四川省委联合省内多家单位,启动了青年志愿服务制度改革试点工作。
截至2022年年底,四川省183个县(市、区)全部建立县级青年志愿者协会,全省134所高校全部建立校级青年志愿服务组织,全省有条件的4472所中小学已建立校级志愿服务组织。
这是四川共青团组织带来的一份“成绩单”。
为促进成果转化,深入探索理论研究体系,四川聘任青年志愿服务工作专家人才库专家15名,发布四川青年志愿服务研究课题10个,联合相关单位制定《卫生应急志愿服务规范》等多个规范,指导成都大学开设了全国首个志愿服务辅修专业。
“上海外国语大学各级各类青年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已逐步形成红色纪念地、社会公益、服务国家和地方基层、文旅场馆、涉外及城市外语服务、大型赛事展会六大板块集群。”在高校志愿服务专题交流会上,作为上海外国语大学团委书记,叶玮分享了学校青年志愿者工作的相关做法。
叶玮所在的上海外国语大学,开展青年志愿服务已有25年。
据统计,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设立的各类志愿服务项目,包括垃圾分类、光盘行动等常规项目,招募人数与报名人数比例基本都已超过1∶10。
“参与志愿服务早已从学生升学发展的经历积累需要,转变为‘三全育人’的必然过程,成为青年学子的生活方式,成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叶玮说,在浓厚的志愿服务氛围之外,学校保障有力,激励有效。以制度建设、经费支持、组织文化建设、社会资源拓展等方式有效助推志愿服务“招募、培训、管理、激励、宣介”全过程管理链条完善。如今,上海外国语大学聚焦精神引领和历史传承,发布青年志愿者激励徽章体系,进一步扩大志愿文化在校园的突出影响力和引领力。
提升组织力,让“一呼百应”成为常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
这次志交会线下集中活动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青年志愿者交流工作经验搭建平台,赋能基层青年志愿服务组织,大力弘扬志愿精神,推动青年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的健全,推进新时代青年志愿者行动高质量发展。
团北京市委积极推进新时代首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体系建设,制订《新时代首都志愿服务“志愿+”项目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围绕参与首都治理中心工作,建立志愿服务长效发展机制,形成包括“城市治理、经济建设、生态文明、文化科技、教育发展、社会建设、法治建设、人才培养、接诉即办、重大活动及应急”在内的十大类“志愿+”项目体系。去年,首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共征集涵盖民生服务、社会治理等10个领域的1443个项目参赛,评选出100个优秀志愿服务项目。
“我们以组织为关键,推进贵州省、市、县志愿者协会建设,实现88个县级协会全覆盖,服务全省4255个社区。”团贵州省委副书记李剑介绍,贵州探索青年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与基层团组织“双向奔赴”,在符合条件的地方建立志愿者团支部,搭建省、市、县、镇(街)、社区和最小管理单元六级管理指挥体系,配备以青年志愿者为主的队长5265名,组建676个微信工作塔群,结合实际及时指挥调度。
32万,是去年疫情期间,贵州省累计招募和储备的志愿者数量。去年贵州疫情防控吃劲阶段,贵阳市花果园街道紧急招募志愿者,通过多个微信群发起任务,半小时内416名青年响应号召;毕节市1.5万名团员青年主动向社区团组织报到,进一步激活了团的组织体系,激励了青年志愿者的责任担当。
171.56万人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5000余名青年志愿者积极投身乡村振兴、30个省级示范性社区建成挂牌社区志愿服务站、成立一批社区青年志愿者队伍……这是2022年广东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战绩”。
“我们从组织、队伍、项目和人才4个层面完善青年志愿服务工作体系,强化组织引领,壮大人才队伍,带动项目开展,形成快速响应、规范运行的联动机制,持续打造陕西青年志愿服务‘百千万’工程。”团陕西省委副书记陈博分享,密切联系青年职工、青年社会组织骨干、青年学生、新兴青年4类不同领域青年志愿者,围绕助老助残、社区服务、生态环保、大型赛会、应急救援、社会管理、文化建设、乡村振兴等方面,依托“志愿汇”平台开设“八大行动”专区,建立季度台账,发布项目清单,常态化组织开展青年志愿服务。
提升服务力,从“大水漫灌”到“专业高效”
从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到乡村振兴,从赛会保障到关爱帮扶,青年志愿者的服务领域越来越广,服务能力越来越强。
1000支“七彩假期”志愿服务团队、1000支“强国有我 ‘核’你一起”大学生志愿宣讲团队……去年,2500支大学生团队在暑期服务30余万名留守儿童、家庭困难少年儿童。
暑期志愿服务如何做到专业、规范和有针对性?
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秘书处一直在探索。他们不仅会为每支团队配发专门研发定制的标准化工具包,还会对工具包不断升级换代。工具包里,各类教学教具资源包、文体活动用品、示范活动微课视频、“七彩假期”LOGO等相关课程和物料一应俱全,受到了青年志愿者和少年儿童的广泛喜爱。“千支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标准化工具包”的项目模式成型落地。
近年来,西部计划全国项目办建立了全场景数据模型,开展全链条数据应用,以数据化成果指导挖掘西部计划项目在顶层设计、管理服务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明晰项目优化导向,真正推动项目的科学化实施,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大幅度提升,进一步凸显了项目的综合效益。
在重庆的西部计划志愿服务体系里,志愿者的培养也是一项专业的工作。团重庆市委以“青马工程”西部计划专项为抓手,根据志愿者服务年限,设计初、中、高级西部计划志愿者“青马工程”培养班,探索“三梯次”培养模式,努力培育西部计划志愿者政治人才;突出学用结合,组织志愿者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乡村治理、文旅融合等主题开展“大调研”“大讨论”活动,把工作任务作为“课后题”,增强实践育人效能,帮助志愿者更好地立足当地、结合实际,竭尽所能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此外,志交会的持续举办,也让志愿服务行动始终朝着专业化的方向迈进。
志交会自2014年开始举办,从蹒跚学步到蔚为大观,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志交会这一“指挥棒”下,近几年各地的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和志愿服务交流会如火如荼。湖南创新举办了“雷锋杯”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总结出“目标明确、成效明显、管理规范、善于创新、影响广泛”5项标准,帮助5200余个项目诞生、成长、发展,培育了一大批社会化程度高、专业化程度强的青年志愿服务项目。
“要坚持基层导向,注重为基层赋能,以推动志交会改革创新为抓手,聚焦‘以赛带训’、赋能基层青年志愿者组织的工作目标,不断提升赛会服务基层、带动全局的功能和作用。”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有关负责同志表示。